坩堝式感應電爐爐襯的打結方法有濕法打結和干法打結兩種,兩種方法均可用于酸性爐襯、中性爐襯、堿性爐襯的打結。
濕法打結,是指在爐襯打結材料中加入水、水玻璃、鹵水等膠黏劑進行的打結。由于打結材料中含有一定的水分,故施工時粉塵少,成型性好。但濕法打結也存在一系列的缺點:打結的爐襯材料不夠致密,爐襯的耐火度有所下降;爐襯干燥所消耗的時間較長;爐襯內的水分氣化時使感應器的絕緣性能下降。處理不好,往往導致匝間打火的擊穿,也可能引起接地短路,因此,對于較大熔煉爐應該盡量避免采用濕法打結爐襯。
千式筑爐法目前在坩堝式感應爐的筑爐中得到較廣泛的應用。不加膠結劑的干式筑爐法可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爐襯材料的耐火性能,使爐襯的燒結層減薄,粉狀層加厚,爐襯散熱損失降低,爐襯裂紋的傾向減小,提高爐襯的安全可靠性。
坩堝式中頻感應加熱爐在熔煉一般灰鑄鐵、可鍛鑄鐵及其合金鑄鐵時,由于鑄鐵中含有較多的硅,回爐鐵中往往也含有較多的硅砂,熔化時所產生的熔渣呈酸性,這時使用酸性爐襯較為合適。
格低廉。矸砂在600~800℃就基本完成其膨脹變化,在此溫度以上體積變化微小,熱穩(wěn)定性和抗鐵液滲漏性能好,能適應于間斷熔煉作業(yè)。此外,硅砂的負荷軟化溫度較高,接近于它的耐火度,高溫機械強度較高。因此,硅砂被廣泛用作坩堝式感應電爐的爐襯材料。
采用硅砂打結的爐襯壽命相差很大,以熔煉鑄鐵為例,爐襯壽命從幾十爐到幾百爐不等。產生上述差異的原因除了在使用上和管理上的問題以及熔渣對爐襯的侵蝕等因素外,還與能否根據硅砂的特性來掌握好選料、配料、打結、燒結工藝以及有無合理的爐襯結構設計等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