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鍛件在淬火后進行高溫回火是提高沖擊韌性的有效手段,較大減少了脆裂危險性。鍛件在進行回火時,回火溫度應符合規(guī)定,同時進行充分的回火處理。那么,中頻感應退火設備在對大型鍛件回火時,其溫度及時間是多少呢?今天,鄭州高氏就告訴您這個答案。
中頻感應退火設備對大型鍛件的回火可依據(jù)技術要求、材質(zhì)、形狀等,參考相關的技術資料、經(jīng)驗等合理確定,其基本原則為獲得要求的硬度或屈服強度等。再進行回火加熱與冷卻應考慮到以下幾點:回火后的冷卻與殘留應力、回火脆性、入爐溫度與升溫前的時間、升溫、均溫和回火保溫等。
1.回火后的冷卻與殘留應力 回火后的冷卻方式有四種即水淬油冷、水淬、空冷和鼓風冷卻,高溫回火后的快冷,則會引起大的殘留應力,因此通常降低高溫階段的冷卻速度,而在彈-塑性轉(zhuǎn)變溫度區(qū)間以下則快速冷卻(碳鋼與低合金鋼為400~450℃,合金鋼為450-550℃)。對于重要鍛件高溫回火后表面的殘留應力不得高于其屈服強度的10%或40MPa。
2.回火脆性(第二類回火脆性)的控制 部分低合金結(jié)構(gòu)鋼具有回火脆性,如不采取措施則將直接導致沖擊韌性的降低、脆性增大,故在回火結(jié)束后快速冷卻,但這對于大型鍛件有可能引起大的殘留應力,故應在不引起回火脆性的前提下,再進行補充回火(450℃以下),采取該措施則可降低殘留應力50%左右。
3.入爐溫度與升溫前的時間 一般而言高合金鋼淬火結(jié)束時,心部有未轉(zhuǎn)變的過冷奧氏體組織,在入爐加熱時仍進行冷卻,根據(jù)TTT曲線確定入爐溫度,大致在Ms點附近,注意停留時間,應保證使過冷奧氏體得到充分轉(zhuǎn)變,作為碳鋼和低合金鋼的入爐后的停留則僅僅是減少鍛件的內(nèi)外溫差,以降低內(nèi)應力。
4.升溫、均溫和回火保溫 考慮到回火加熱時產(chǎn)生的熱應力與淬火后的殘留應力疊加,因此升溫速度應比淬火加熱速度要低,通常為30~100℃/h。作為高溫回火的均溫是以測溫儀表到溫后即為均溫開始,也可通過觀察鍛件與爐膛的顏色一致時作為均溫的結(jié)束,即進入了保溫階段,其時間的長短應以心部繼續(xù)升溫到回火溫度,并完成組織轉(zhuǎn)變?yōu)橹梗话愀鶕?jù)經(jīng)驗來確定保溫時間,通常淬火后保溫時間按2h/100mm,正火則按1.5h/100mm計算即可。
中頻感應退火設備是用來對大型鍛件進行回火等熱處理的較佳設備。鄭州高氏作為較為先進較為專業(yè)的感應加熱設備生產(chǎn)銷售廠家,在對工件的熱處理上擁有比其他公司更為豐富的經(jīng)驗,歡迎您來電咨詢了解。熱線電話:0371-5373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