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手用鋸條,它的材質是高碳剛,通過高頻感應加熱機對其進行淬火熱處理是一種非常普遍的方法,在熱處理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材料、制造成本、設備的性能以及其他方面等進行合理的選擇。
鋸齒在進行熱處理的過程中,有預熱、加熱、淬火和回火等步驟,在預熱時,溫度要在600℃左右,縮短了加熱時間,加熱均勻,減少氧化脫碳的現象,避免鋸齒表面發(fā)生變形。在加熱時,為了減少鋸條的側面彎曲,會在夾具處于緊張的狀態(tài)下讓鋸條進行加熱,如果發(fā)生了彎曲,及時的在冷卻之前進行校直。保溫結束后進行淬火,但是保溫的時間不要超過一分鐘即可。在回火時,鋸齒的方向要一致,兩次的回火可以讓鋸齒獲得要求的力學性能和強度。
許多的鋸條在進行淬火時,采用高頻感應加熱機來完成,對其進行淬火的部位包含齒鋸和齒背,淬火后要在180-200℃的低溫環(huán)境下進行回火,使齒部硬度變高,鋸身的韌性好,彎曲時不容易發(fā)生斷裂,減少了鋸條的折斷現象,減少變形。在進行鋸切時,由于摩擦阻力較大,所以在熱處理之后可以對其進行一次氮化處理,不僅能提高中間部位和齒部表面層的硬度,還能較大提高它的耐磨性、耐疲勞性能和抗咬合能力等。
在整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因為鋸齒刃不需要進行磨削加工,所以,在加熱時,一定要防止它表面發(fā)生氧化脫碳現象,盡量縮短加熱時間。如果出現了鋸條變形大和硬度低的缺點,會發(fā)現鋸齒的表面金相組織有嚴重均勻的脫碳層,脫碳深度不同,熱處理后兩側的應力大小也不相同,淬火后,鋸齒會向脫碳層厚的一邊彎曲。如果在滲碳后,及時的進行熱處理就可以避免這一現象發(fā)生。
從鋸條的服役條件和技術要求來看,要想獲得理想的合格的產品,就一定遵從正規(guī)的加工流程步驟,嚴格的按照標準的熱處理工藝和操作要求來生產,正確的分析和判斷熱處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提高生產效率。